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

從"死亡"回歸到"存在"~~

人的一生,就竟該怎麼安排,才算不枉此生?大多數的人,應該都不會想死,但是其中卻有人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…並不是說,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著,就是該死,而是,應該去找一個自己為什麼要活著的目標吧?不知道為什麼,阿迪突然想到關於存在主義這件事,沒有存在,怎麼會有"消逝(死亡)",如果一個人,只是"和別人一樣"的存在,那麼,有其存在的義意嗎?

"存在主義"是一門討論"存在"的學問,存在主義,強調的是"個人",也因為人的思想,各有不同,所以存在主義也只是一個廣泛的思考方向,而沒有很確切的說法或是定義,但是各家還是有一定的通同,才會被歸在一起,成為一種思想主義,而這個通同就是"存在先於本質",以"被創造物"來說,是本質先於存在的,像椅子,是為了需要,而被創造出來,因此,是先有椅子的本質,才有椅子的存在,但人,卻是先存在,之後才去思考其本質,因此"我在,故我思"。那麼如果一個人,只是存在,卻沒有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本質,那麼,這樣的人,是否還算是一個人?

人的本質是什麼,"人是萬物之靈"有人這麼說,那麼人為什麼是萬物之靈,不就是"思想"嗎?那麼沒有"思想",只是隨波逐流、人云亦云,這樣的人算是有思想嗎?又,如果沒有"思想"那麼"萬物之靈"的本質,是不是就消失了。所以,這樣的"人"還算是一個人嗎?阿迪想,這應該是一個蠻值得省思的問題。

然而,阿迪要說的,並不是別人說什麼就說什麼,更不是別人說什麼,就唱反調,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的判斷。存在主義中,阿迪比較喜歡的代表人物是尼采,他是這麼說的:
人是一座橋樑,接續的兩端,一邊是動物、另一邊超人(over man超越人類的存在),而接續的過程,分為三個階段,其象徵分別是駱駝、獅子、嬰兒。駱駝象徵了繼承,背上的重物,是先人的智慧、經驗,同時也是傳統的窠臼,每走一步,都是受人的驅使,沒有自我;獅子象徵了解脫,為自己而活,然而伴隨著解脫,卻也不知所往,僅是目空一切的狂傲;嬰兒則是象徵重生,和新生不同的是充滿了智慧。

阿迪的想法,和尼采是比較接近的,除了基本的原型以外,再向上兩階,分別是出世與入世,出世,指的是:有自己的想法、對自己負責、不盲從、不盲反,找到自己的方向,做自己。然而,其難以避免的問題就是"脫俗",以致容易令人感到不食人間煙火,自命清高。隱士(偽隱不在討論之列)通常就屬於這種,他們脫離世俗,不願"同流合汙",甚有自殺者屈原多在此列。然而超脫,就已經是完美了嗎?阿迪認為不是。入世,需要更高深的智慧,真正能夠走出自我,卻又能在社會中尤然自得,不受到排擠,需要的就是入世的智慧。

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本質,存在又代表了什麼,如果存在都沒有義意了,死亡不也沒義意了嗎?


引申閱讀
從思考死亡,到與自己對話
讓更多人相信你的選擇是對的?
【申論題】你想怎麼死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