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想自己身上發生過的,從以前對母親的耿耿於懷,到放下、接納。整個家庭的氣氛,有了很大的轉變。一直不能認同"天下無不是的父母",因為光是出發點正確還不夠,往往錯的是方法、是態度…之後造就了錯誤的結果。既然"無不是"又怎的造就出錯誤的結果?
直到有一天,阿迪醒悟到自己的執著,是無謂的執著…一切開始改觀。不執著,並不是無所謂。以自己的講法來說:不"執著",但是要"堅持"。兩者有何差別呢?一個是把焦點放在結果,一個則是把焦點放在過程。
先來說說"執著",因為在意結果,因此會不斷的精進,這是好事。然而也容易因此陷入"求好心切"而使自己的態度,轉向負面,開始計較所有的錯誤,自己的錯誤、別人的錯誤、大的錯誤、小的錯誤…開始眼裡容不下自己計劃外的事,只為了得到自己心中所想要的結果。開始苛責自己、苛責別人。到最後變成一個為人所厭惡的人…為什麼有人會把追求完美的人,說成是"龜毛"?越是執著的人,越容易鑽進牛角尖裡走不出來?就是因為把焦點都放在結果,然而想要的結果,並不一定是自己所能夠得到的!或是已成定局的事實,卻仍耿耿於懷,不斷的在審視一個已經結束的過程,錯誤在哪裡,是誰的問題。如果沒有這樣的問題,結果就可以更完美...
再來說說"堅持",因為焦點在過程,同樣會不斷精進,並經由不斷的修正過程,使結果越來越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標。然而如果達不到,卻又無法在過程中,找到修正的方法,或是結果已成定局,那麼不妨放下,就接受這樣的一個結果。"盡力就好",並不是一個偷懶的藉口,也不是一個懈怠的理由,因為是不是真正"盡力"了…自己的心最清楚。然而一部份的人只是把"盡力就好"當為一個句號,為一件不完美的事,做為結尾,使得"盡力就好"…慢慢的變成一個逃避的藉口、怠惰的理由。這就不是我所要說的"堅持"。我所謂的"堅持",是一種"先盡人事而後聽天命"的精神與態度。這也是一種知足的表現~~知足以常樂。便不會因為結果的不如預期,反而使自己落入一個不成功,便成仁的死胡同裡。也不會因為既成的事實不如己意,而不斷的在已成定局的不完美中打轉。並用更寬容的心,去看待一些既成的、缺陷的事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